清明節前後,春意暖人心,茶芽萬分情。為傳承和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提升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水平,持續擦亮西湖龍井茶的“金名片”,3月22日上午,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西湖區總工會等部門聯合承辦的“2021年西湖區西湖龍井炒茶王大賽”在杭州市西湖區龍塢茶鎮正式開賽,金年会園林專業部19園林2班趙玲、張麥琪,19園林3班張少偉、來徐陽四名學生在炒茶匠人邵彩玲大師及教練葛春靈、吳雪美、龐鵬飛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此次大賽。最終4位學生均獲佳績,其中19園林2班趙玲同學從衆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海選賽第五名,成功入圍決賽,她将于3月25日參加炒茶王大賽的總決賽。

此次比賽,依托我校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杭州至善茶業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工作坊式現代學徒制培養優勢,學生本着勤學苦練的工匠精神,通過拜師學藝、師徒結對傳幫帶以及前期的積極備賽,今天他們同來自西湖區各街道的其他三十餘位手工制茶大師及匠人一起同台競技,四位選手勇于挑戰自我,作為年紀最小的選手參賽,可謂手工炒茶高手雲集,非遺傳承後繼有人,工匠精神蔚然成風。

此次炒茶王大賽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根據大賽要求,參賽人員通過現場抽簽,使用賽場上指定的電炒鍋,通過初篩、殺青、輝鍋、封樣等環節,将規定的900克鮮葉原料在規定的2.5小時時間内單獨炒制完成,最終炒制完成的茶葉編号封樣,不低于170克視為合格。3月22日下午,經過專家評審後,根據感官審評得分高低排序選拔出前六名參加“大王賽”決賽。

衆所周知,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于世,被譽為中國的國茶,其獨特品質除源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品種、精心栽培采摘外,還特别地歸功于精湛的制作技藝。手工炒茶,采摘是前提,殺青是基礎,輝鍋是關鍵。炒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隻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龍井茶。西湖龍井茶的炒制有“十大手法”,即抓、抖、搭、甩、推、扣、拓、捺、壓、磨,炒茶時選手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及控制溫度,而這些完全取決于炒茶人的經驗及判斷。2008年,西湖龍井茶制作技藝成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加以保護,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培養了不少炒茶師,但其中年輕人的比例較少,老記憶還是需要更多年輕人來傳承,而此次趙玲同學海選賽的成功晉級,也充分說明了當代年輕人正在手工炒茶傳承之路上的決心、信心與用心。

據悉,此次比賽,我校派出參賽的四名學生平均年齡16-17歲,是西湖龍井炒茶王大賽史上最年輕的參賽選手,他們拜師學藝、勇于嘗試、不怕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手上的水泡變成了老繭,片片茶青變成了陣陣茶香。此次炒茶王大賽為我校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更是為年輕人搭建了感知、學習和傳承手工炒茶這項國家非遺的平台,賽場上他們沉着自信,一招一式都彰顯了杭旅學子“尚美·陽光·精技·緻遠”的風采。相信,我校師生定将發揚杭旅人拼搏進取的精神,傳承國家非遺,發揚工匠精神,在不久的決賽中創造更好的成績!(園林專業部通訊員:傅茜 圖片:葉帆)


選手領取青葉

選手趙玲

選手張麥琪

選手張少偉

選手來徐陽